#当火锅料厂来了“候鸟员工”简介
火锅料厂和冷饮厂,看似没啥关联的企业,因为一群“候鸟员工”被神奇地联系在了一起。
记者近日来到总部位于福建厦门的安井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,看到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制作火锅料。王飞是其中的一员,但他还有另一个身份: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一家冷饮厂的冰激凌灌装操作员。
火锅料属于冷冻食品的生产加工,和冰激凌生产工序大致相同。每年年初至立秋,是冰激凌的生产旺季,王飞和100多名工友在县里的工厂灌装冰激凌;立秋至年底,是火锅料的生产旺季,他们就来到厦门投入到火锅料的生产中。
“现在是冷饮厂的淡季,如果没来厦门,我只能在县里打零工补贴家用。”王飞说。
工友们从北到南的迁移背后,是火锅料厂和冷饮厂共同制定的“候鸟用工”计划。
随着淡旺季交替,企业的用工成本上下浮动,无形之中给经营带来了不确定性。如何把这种“不确定性”所带来的风险降至最低,就是人力经济学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在“候鸟员工”背后,是“用较高性价比的人力成本提升劳动获得感”的人力资源规划逻辑——对企业而言,既节约了人力培训开支,又提高了劳动效率;对员工而言,一年到头有相对稳定的工资收入,不用担心“淡季减薪或被裁”;对社会而言,稳定的生产关系自然降低了风险管理成本,可谓一举多得。
安井食品负责人力资源工作的管理部经理张伟告诉记者,今年已经安排了来自全国多地冷饮制品企业的215名“候鸟员工”进厂工作,而安井食品也有60名员工在冷饮制品的生产旺季“支援”友商。在他看来,他们在做的是一件“企业开心、员工安心、社会放心”的多赢好事。
事实上,“候鸟用工”是“共享用工”的延伸。2020年,人社部办公厅就发布了《关于做好共享用工指导和服务的通知》,在企业用工模式、员工权益保障等方面予以明确。
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这种新的用工模式,并非食品行业所独有,它已在零售业、物流业、制造业等多个行业应用,并从一线城市向二、三线城市扩展。
尽管,相关部门已明确,原用人单位与“共享员工”的劳动关系不变更,并应保障劳动者的工资报酬、社会保险等权益,但仍存在一些争议待解决。
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副教授孟磊说:“比如,针对员工给企业造成损失谁赔付、出现工伤谁负责等,以及员工、原单位与合作单位之间的权责利关系,仍有待从制度层面予以厘清。”
此外,企业还期望有关部门能够在“全国统一大市场”的前提下,建设服务全国各行各业的“共享用工”需求匹配平台——让有潮汐用工需求的企业“有负可减”,让有技能的熟练工全年“有活可干”。
把好事办好,让企业、员工双赢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越来越多的“候鸟”会“飞入”各类企业,助企业提效,让员工增收。
(记者颜之宏)
新华社厦门10月22日电
评论列表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