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阿里“天才中专少女”事件水落石出:我们都输了!简介
年纪大了,熬不动了,昨天 S 赛还没看完就倒了。
本想着睡醒看比分,结果一睁眼就被另外一条重磅消息呼脸上——
阿里发了全球数学竞赛的通告。
划重点: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王某某,在预选赛中对其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,违反了预选赛关于“禁止与他人讨论”的规则。
嗯,说得直接点,姜萍确实作弊了。
至此,今年舆论热度最高,争议最大的事件,终于水落石出。
虽然真相已经有了,但有一点还挺值得讨论的:
事情的本质,其实就是一考试作弊。
的确,作弊是不好,但它并不罕见,大家每年都能刷到高考作弊的新闻。
可为啥姜萍这件事,会引发全社会关注,产生这么大的舆论风波呢?
其实答案就在我们自己身上。
先给大家回顾下来龙去脉。
今年 6 月 13 日,达摩院公布了 2024 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入围名单。
大家惊讶地发现,有一位 17 岁中专学生击败了众多顶尖名校的学生,以全球 12 名的成绩“爆冷”入围决赛。
这位学生,还是 30名选手中唯一的女生。
中专,女生,数学竞赛全球 12 名,这三个要素很快就让事情登顶了各大平台热搜,从知乎、微博再到抖音。
根据微博热搜时光机显示,#中专女生爆冷拿下数学竞赛全球 12 名#在热搜榜上从当天下午 1 点挂到了第二天上午 7 点。
当天下午 1 点 50到 6 点 50,它一直稳坐热搜第一。
据不完全统计,光这一个词条的阅读次数已经达到了 2.4 亿。
接下来几天,随着姜萍的相关话题不断涌现,纪录片也跟着发布,大家又了解了这个中专天才少女背后更多的故事。
比如学的是服装设计,梦想是到浙江大学学习服装设计相关专业,平时利用课余事件自学高等数学,姜萍的指导老师也参加了比赛,全球排名 125 名。
但与此同时,质疑声也接踵而至。
有人看完纪录片,无法相信一个人是如何在一年半时间利用每晚课余几小时,学完高等数学等多门课程。
也无法理解姜萍把看了一年多的“谢惠民数学分析”说成了“数学方面”,板书还存在着把Σ写为“/ 2”等多个低级错误。
在网友扒出来姜萍的日常成绩后,这种质疑声更大了——
一个英语成绩一般的人,怎么就能用一本英语词典辅助自己学完了纯英文《偏微分方程》?
为什么月考成绩只有 83 的人,没过几天就拿了国际数学竞赛的第 12 名?
再后来,北大数学教授袁新意,北大硕士赵斌都对姜萍的板书书写问题以及步骤,都提出了一定的质疑。
当然,也有网友反对这些质疑。
有人说每个人板书的习惯不同,不要瞎挑刺;
也有人说姜萍月考一次 83 分压根说明不了什么,“近代力学之父”钱伟长高考成绩不也不行?
总之支持的人和质疑的人也都能找到自己的论据。
那段时间,每一个相关话题下都能看到双方在对峙,甚至战火还衍生到各大群聊。
有人用姜萍的故事激励自己,有人在话里加上“姜萍”作为一种讽刺。
反正大家就这么僵持着,直到今天发布通告的那一刻。
其实很多网友认为,这件事重点还是姜萍身上中专和女生两个标签。
换个角度讲,如果是江纹龙在数学竞赛上作弊,考进了决赛,这件事是绝对不会有多大反响,顶多大家骂两句得了。
毕竟身边哪有这么多人会关心自己看不懂的数学竞赛啊?哦你问我江纹龙是谁,那是我表弟。
可一旦有了这两个标签,事情马上不一样了。
它不光是中专之于博士的对比,还有 30个考生中唯一一个女生的加成。
人们往往就是更倾向于相信,那些符合自己设想的完美剧情。
小学生秦朗的暑假作业能火爆全国,不也是这个道理么。
可当故事满足了期待,真相有时候就没那么重要了。
或许是因为这个吧,达摩院也好,后来一众转发的媒体也罢,都不自主地把传播逻辑摆在了事实核查的前面。
同样的,当新闻分发到每个人的手机屏幕上,我们看到故事一瞬间,第一反应也是感动、惊讶。
哪怕北大教授袁新意在看到报道时,也是“为姜萍取得这样的成绩而高兴,为中国出了这样一个数学天才而激动”。
所以把姜萍推上神坛的,不是达摩院,也不是她导师,而是人性和舆论。
同样也正是因为人性,在大家发现姜萍众多疑点后,那种从满怀期待到被欺骗的情绪落空,自然要来一波情绪宣泄。
于是一场舆论风波,就这么在造神和屠神中,愈演愈烈。
说实话,我也希望姜萍没有作弊,我也想看到国内能出现这样的天才。
但生活不是电影,它没有那么多跌宕起伏的故事可以发生,它只能存在于真相之上。
如今官方通告已经公布,当初看法不同的网友们似乎也终于分出了胜负。
但仔细想想,这场风波中其实没有赢家。
翻来覆去,除了没有休止的争论,我们似乎什么也没得到。
评论列表 (0)